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31日 星期日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全球宗教 > 佛光新聞> 三好典範學校分享 各級學校遍地開花

佛光新聞

字級

三好典範學校分享 各級學校遍地開花

【人間社 江俊亮 高雄報導】 2022-03-11
2022三好校園實踐學校計畫撰擬說明會南區場,3月9日在高雄市前金國小登場,主辦單位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邀請小學至大學的三好典範學校,分享各級學校如何透過計畫撰擬、實踐,培養正向有品德的學生。

三好校園實踐學校計畫撰擬說明會南區場,出席者包括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指導委會委員黃雯玲、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講師方隆彰、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辦公室主任覺多法師等人,並邀請屏東大學、嘉華高中、竹田國中、仁美國小等典範學校分享撰擬經驗。

屏東大學生活輔導組長王俊傑表示,他撰擬的計畫結合學校生命教育課程,帶領學生淨灘、淨街、協助義診,在新生始業式中有「三好青年宣誓」,透過儀式與師長的勉勵,讓學生自我期許成為三好青年,形塑獨特的校園文化。

王俊傑指出,屏東大學的特色活動「三好卡片傳情」,包括在教師節、母親節前夕,免費提供卡片,也免費替學生寄送,上學期共發出約二千張卡片。有個學生寫給外公,沒想到她的外公卻於寄信前一晚往生,藉此讓學生們知道,有些話要適時說出,以免遺憾。

他說,學校的另一個特色就是「三好宿舍」,因為學校有十六棟宿舍,且大一新生保障住宿,當新生入學時,由學長姐主動幫忙搬行李,令學生、家長十分感動。由於學生待在宿舍的時間長,室友相處最密切,因此最需要三好精神,學生們不僅能懂得體諒他人,也會藉由境教來感謝打掃宿舍的阿姨。

此外,校方也會邀請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進行「生命教育十堂課」專題講座,讓學生們了解透過行三好創造幸福人生。

嘉義市私立嘉華高中學務主任林育賢分享撰寫計畫要領,他說自己透過摸索,翻閱星雲大師的演講與著作,將大師提倡的「三好」、「四給」、「五和」精神用於實踐。他說,孩子們很想做好事,卻不知如何著手,因此由師長們帶領孩子到資源回收場協助分類、到安養院、教養院服務,每年年終則募集物資送至社福單位。

林育賢指出,他撰寫的方向是第一年著重「知三好」,讓學生認識並了解三好精神;第二年實施「行三好」, 讓學生熟悉並力行三好運動;第三年主軸「推三好」,讓學生內化並推廣三好精髓,將服務奉獻轉化成實際行動力。

他說,學校設計有「品德月曆」,訂定每月的中心德目,並納入班會討論與分享。此外還有「三好達人選舉」、「新生入學禮」,讓新生藉由「束脩」來表達敬師之意,而教師也以「信物」回禮,藉由古禮來強化學生尊師重道的觀念。

屏東縣竹田國中校長許金元表示,竹田國中是偏鄉學校,校方有鑑於啟智班的孩子,一旦高中畢業後就沒有學校可唸,對於家庭是一個沈重的負擔,於是整理出學校倉庫,做為收容十八歲至五十五歲弱智者的場所。

他說,配合屏東縣政府的長照政策,學校旁有長照日託中心,由校方提供場地供長輩們活動,該校沒有圍牆,校園內增加許多共融遊具,提供附近居民休閒遊憩空間,因此學生平日在校園中就可以看到身心障礙者、老人家,衍生出情境教育。

許金元指出,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驗生命教育,學生們在陪伴失智老人之前,先進行義工訓練,讓學生們穿上「彭祖裝」,體驗頭戴老花眼鏡、耳塞、關節不容易活動、腰桿挺不直等老年人生活的不便,發展為學校特色。

高雄市鳥松區仁美國小校長陳文炳表示,學校師生與家長有感於社會紛擾、價值觀混亂,學校教育必須再強化品德與生活教育,以培養正向有品德的孩子,於是凝聚校內共識後,提出三好校園實踐學校申請計畫,以形塑友善的校園,透過身教、境教、言教,並以校刊宣揚三好。
12345678910第1 / 932頁
追蹤我們